二、芦笋根株的假植(一)假植土壤处理与假植密度。假植前每亩应施入500公斤生物有机肥,并深翻30厘米,使生物有机肥与土壤均匀混合。一般每333平方米可假植芦笋根株1万~1.2万株。南北行向,每120厘米宽为一小畦,每小畦假植8行芦笋。小畦之间起垄埂,埂宽40厘米,高15厘米,采笋时作为工作行使用。(二)根株的挖取与贮藏。秋霜后,当芦笋茎枝枯黄时即可挖取芦笋根株,上冻前必须挖出。挖根株时应尽量不伤根或少伤根,保持根系长25厘米以上。挖根株时应从芦笋株行的一端开始,先挖深30厘米,然后从下部掏取根株。若用机械挖取,应在芦笋株行一侧25~30厘米处开一深沟,然后顺芦笋株行底部扎犁,把根翻出来,抖掉根部的土后进行贮藏待栽。贮藏时,应把根株置于0℃~5℃的温度下,促使其休眠,以根株不受冻害和不风干为宜,低温贮藏至少需15天。(三)假植前芦笋根株的处理。假植开始时,用30×10-6至50×10-6的赤霉素液浸根或均匀地喷洒在根株上,以打破休眠,促使鳞芽萌动。为预防根株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染病腐烂,可用8%的腐钠合剂150~200倍液泼施,进行根株或土壤消毒处理。(四)假植操作程序。假植应在11月20日之前完成。首先在温室一端留出40厘米,再开挖深30厘米、宽80厘米的假植畦,最好在底部铺一层牛粪,上面再覆土1厘米厚,然后将根株拢缩在一起按8行紧密地排列起来,使根株朝向一边且稍有倾斜,但鳞芽必须朝上,保持平整。在假植时,要用细土及时填充根株之间的空隙。待每小畦栽完后,用少量的水将细土冲入根系空间,但忌水量过大,以免影响地温,不利于出笋。最后,在根株上覆土6~8厘米厚即可。在距第一畦40厘米处开挖第二畦,用同样的方法操作。假植之后应立即扣棚,加强管理,促进鳞芽萌发,及时出笋。
三、假植后的管理芦笋假植后管理的重点是温度、湿度的合理调控。日光温室内应配置干湿温度计和土壤温度计,并及时观察记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严加管理。(一)温度调控。刚进棚的芦笋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以打破根株自身的休眠状态。抽茎前,白天棚内温度应不低于25℃,夜间土壤温度应不低于8℃。芦笋嫩茎长出地面后,当棚内温度超过25℃时,应进行通风,午后要适时盖草苫保温,使夜间温度不低于8℃。晴天上午9时左右应揭开草苫,下午4时左右要及时盖草苫,保持棚内温度不散失。若阴天或雪天延续时间长,应在棚内短期加温。(二)湿度调控。棚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当表土见干时进行浇水,以轻浇为宜,有条件的可进行喷灌。(三)芦笋采收。芦笋嫩茎长出地面后,应及时铲除细弱、弯曲的畸形茎,以免消耗根中的养分,影响产量。当嫩茎长25~27厘米时即可采收,要求茎尖紧包不出现散头,嫩茎无纤维,下部保留1厘米左右的紫色或白色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