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是指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间作的两种生物共同的生长期长。间作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作,如玉米间作大豆等作物。下面为大家讲解生产要求轮作、间作和套作技术。
套作是指同种不同的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分批种植,主要是在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种上另一种作物(前批作物还没有收获前就种下第二批作物),其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标准规定,一年生植物必须轮作(除水稻外)。
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一种作物或一种复种的形式称为连作,又叫重茬。现代农业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长期在同一田块中连续种植同种作物,使得发生“重茬病”或“土壤病”,植株生长受挫,抗性降低,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导致产量下降。
一、引起“重茬病”的原因主要有:
1、营养原因。同种作物有相同的营养需求,长期种植同种作物其根系总是停留在同一水平上,该作物大量吸收某种特需的营养元素后,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使土壤营养元素失去平衡,必然造成某些营养的缺乏。
2、化感作用。不同的作物根系分泌物不同,有的分泌物是有毒物质,容易对其本身或相应作物产生毒害,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毒害作用加重。如大豆根系分泌氨基酸较多,使土壤噬菌体增多,它们分泌的噬菌素也随之增多,从而影响根瘤的形成和固氮能力,这也是大豆连作减产的重要原因。高粱除了吸肥力强、需肥量大外,其多量的根系分泌物可抑制小麦等其他作物的生长,所以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高粱作为前茬不好。
3、每种作物都有一些专门为害的病虫杂草。连作使这些病虫草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式地感染危害,如黄瓜的霜霉病、根腐病;番茄的病毒病、晚疫病;辣椒的青枯病、立枯病等。
二、常见轮作方式
无论是从土壤培肥的角度,还是从病虫害防治的角度,都需要轮作。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它有利于防治病虫草害,有利于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上壤肥力。常见的轮作有:禾谷类轮作、禾豆类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水旱作物轮作等。油菜与蚕豆间作是另一种较为常见的作物多样性混种模式。另外,采用蓖麻与大豆、玉米与大豆、玉米与马铃薯、棉花与西瓜、棉花与花生等间、套作都能相互促进,生长良好。
作物间、套作和混植防治病虫害已成为生物防治病虫害综合体系中的重要技术措施,能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控制作物病虫害的流行。合理的间、套作模式往往可以起到减灾的作用,不合理的模式则会增加病虫害。
以上讲解的是生产要求轮作、间作和套作技术,更多知识,请关注有机技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