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机金针菇栽培技术
有机金针菇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如金针12号。
在峨眉山区,一船10月上旬到翌年3月底进行栽培。可分期接种,分期栽培,分期采收。目前人工栽培的方法主要有3种方式,即瓶栽、袋栽和床栽。这里主要介绍袋裁。袋栽金针菇,由于袋口直径大,通风性好,菇蕾能大量发生,菇的色泽较符合商品要求。同时塑料袋的上端可遮光、保湿,能使菌柄整齐生长,免去了整筒的手续。
1.栽培袋可选用聚丙烯塑料袋,规格为42厘米×20厘米或45厘米×22厘米。塑料袋宽度不宜过大,否则易感染杂菌,菌柄易倒伏。
2.培养料配方棉籽壳78%(或棉籽壳60%,胡豆壳18%),粗米康(或皮)20%,糖1%,碳酸钙1%。
3.配料将不同配方的培养料拌匀,含水量以65%-70%为宜。除糖先在水中溶解再掺拌外,其它料先干拌匀,再掺水拌。
4.装袋装袋时,先把少量培养科装到袋中,用手指沿袋底两瑞的边角向内压进,并压紧培养抖使之能直立站稳,然后继续装料,边装边压紧。袋子上端可留15厘米以上的长度,供菌柄生长之用;也可留5厘米长,另套袋子。装袋后套上塑料环,用牛皮纸或棉塞封口。
5.灭菌塑料袋的体积大,装料多,灭菌时间比瓶子要长些,一般常压灭菌100℃维持8-10小时。无论是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塑料袋最好直立排放于锅内。
6.接种接种时,塑料袋口要接近酒精灯火焰处,但要注意不能碰到火焰,以免把塑料袋烧熔。接种量稍多些,一般为每袋接3匙的菌种。接种时,把少量的菌种接入洞内,大部分菌种分布在培养基表面,有利于整齐出菇。
7.培养接种完成后立即移至培养室,温度以20℃为宜,气温低时,室内门窗关闭,但也应注意通风换气。发菌期间定期翻袋,调换菌袋位置,即上往下翻,下往上翻,左右调换,使之发菌均匀。经过25-30天左右,菌丝才能长满菌袋。在培养过程中要防止老鼠和蟑螂危害,造成杂菌污染。同时,在操作及搬运中,不要刺破塑料袋。
8.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应及时搬到栽培室。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面积,栽培室可放置栽培架,栽培架可设6-7层,每层(隔)放2层袋子。架子每层相隔28厘米左右,以利喷水和采菇操作。
(1)催蕾在栽培室内,先把棉塞或套环去掉,再把塑料袋完全撑开,在袋口覆盖一层报纸,每天喷水于报纸上,可喷2-3次,保持报纸湿润。几天之后,培养基上就会形成琥珀色的水珠,有时还会形成一层白色棉状物,这是现蕾前兆,再过13-15天就会出现菇蕾。喷水过程中,不能把水喷在菇蕾上,否则菌柄基部就会变成黄棕色至咖啡色,影响出菇的质量,同时会产生根腐病。菇蕾出现后不要急于拿掉报纸,但也不能让菌盖接触报纸,等菌柄长到10厘米左右时去掉报纸。催蕾期温度控制在12-13℃,湿度85%-90%之间,每天通风3-4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给予敞弱的散射光。
(2)抑菇现蕾后2-3天,菌柄伸长到3-5厘米,菌盖米粒大时,就应抑制生长快的,促使生长慢的赶上来,以便菌株整齐一致。在5-7天内,减少喷水或停水,相对湿度控制在75%,温度控制在5℃左右。
(3)吹风又称压风,当菇蕾冒出袋时,应轻轻吹风,可使菇蕾长得更好,发生更整齐。
(4)套筒套筒是防止金针菇下垂散乱,减少氧气供应,抑制菇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的措施。可用20厘米塑料袋(或牛皮纸),高度35厘米作筒。当金针菇伸出袋口2-3厘米时套筒。套筒后每天可在纸筒上喷少量水,保持湿度90%左右,早晚通风15-20分钟,温度保持在6-8℃之间。
三、采收与保鲜
1.采收规格金针菇菌柄长13-14厘米,菌盖直径1厘米以内,半球形,边缘内卷,开伞度3分时,为加工菇的最适采收期,菌盖6-7分开伞时,为鲜售菇的采收期。
2.采收方法手握菌柄,轻轻地整丛拔出,勿折断菌柄。收完第一茬菇后,除去腐根和老菌膜,并保持料面平整,少喷水,再盖上塑料薄膜,经12天左右,又能长出新的子实体,18天左右可采收第二茬菇,再按上述方法管理,一般可采收3-4茬。
3.保鲜采收后,扎成把,趁鲜供应市场。也可采用低温黑暗保藏,即把鲜菇成丛装入塑料袋内,抽气封闭,放在暗处,能在短时间内保鲜,放在0-2℃低温下可保存20天左右的时间。